top of page

智能測驗的迷思

不少人對智能測驗有誤解,以為它只是為評估智力而設,只適用於資優兒或智障兒童。另一錯誤,就是把智能測驗的焦點,只集中整體測驗的得分,一個籠統、抽象的數字上。

進行智能測驗並非只是為了得知被測試者的智商,更重要是透過系統化的評估工具家長可以對孩子的整體表現及強弱項有更深入的了解,藉此可以因材施教。一般正式的智能測驗絕非只是紙筆型的測試,而是測試員透過互動了解受試者的能力。所以在評估後的專家的分析彙報及就孩子的表現所作出的建議比測試的結果更為重要。

人的智力結構由好幾個方面組成。例如:抽象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新情境的能力、創造新事物的能力、語言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智力的特性。同樣在智能測驗中獲得高總分的人,有的可以是記憶力特強,但抽象概括能力並不怎麼好;有的則剛好相反,抽象概括能力很好,而記憶能力並不突出。因此單是將焦點放在總分上並不妥當。

事實上,智能測驗絕對不是一個分數那麼簡單,亦並非專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兒童而設的。使用得當它有助了解孩子的學習性向,家長透過理解分數背後的意義,藉著觀察不同範疇的分數分佈情況,為孩子設計更有效,更能提昇孩子潛能的方法。長遠來說,為他們選擇更有利於個人發展的學習模式的教育制度。

智能測驗雖然能為家長提供客觀資料,讓家長對孩子的潛能及性向有確切的了解,從而幫助他們改善弱項,進一步發揮強項。不過它的內容畢竟只是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家長宜根據專家的分析,再結合個人的觀察去協助自己的孩子發展他們的潛能。在測試過後,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弱項多加訓練,如有實際需要或在專家建議下在數年後再進行測試,看看孩子是否有進步。

bottom of page